以生为本 止于至善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在我校举行“译者认知努力研究”高端论坛

作者:叶展 发布时间:2020/08/29 07:39:06  来源:

828下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在我校举行“译者认知努力研究”高端论坛,旨在通过此举,加强澳门大学与我校的翻译研究合作,促进外语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基于眼动和翻译过程数据库的译者认知努力研究”。论坛围绕该主题,就译者认知努力进行讨论与学习。会上,多位国内翻译教育界知名学者做专家发言,外国语学院学科梯队成员及数十位教师共同聆听学习。

会议伊始,我校科技处处长黄中华教授和外国语学院院长杨永和教授分别致辞,介绍学校和学院基本情况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随后,联盟理事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李德凤表示,翻译学需要拥有自己核心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完成从“拿来主义”和“消费主义”到给其他学科提供帮助的角色转换,从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认知翻译研究与翻译学密切相关,助力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结合翻译学科需要,认知翻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家义教授做了“基于眼动和翻译过程数据库的译者认知努力研究”主题汇报。他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历史成果、研究条件和已开展的相关研究等七个方面进行汇报,在线展示了澳门大学和我院眼动研究的先进设备设施,以及我院眼动研究团队成员相关信息。他提出,译者认知努力在国际翻译认知领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内翻译认知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一主题还是受到关注。他创新研究方法,研究笔译认知结构模式的建构,突出实验——实证特色,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实证法、访谈法和交叉互证法,重点关注实验法和实证法。接着,他介绍了文献法、眼动法、访谈法和库助对比法的融合策略。他的研究基于新颖的研究对象,从翻译的三个阶段、五种类型、两个区域全面地考察译者。整个汇报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针对王家义教授的汇报提出几点参考建议。一是研究过程考虑“who”的要素——谁翻译?为谁翻译?因为译者和受众皆存在个体差异。他指出,在设计阶段研究结构越复杂,实验越可靠、越可信。二是考虑样本数问题。样本数量是研究的关键,变量变体越多样,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三是考虑母语和民族思维的影响,即语言迁移、概念迁移、思维迁移等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忠廉教授就项目申报和执行作了发言。他指出,项目申报需设置高定位,与本单位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相结合,设定项目成果转化的直接受益者为学校,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科研团队成员精细分工、各得其所、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实现最终目标。研究时利用多项资源,按期完成,产出成果,将其打造成未来学校发展的亮点,扩大我校国内外的影响力,达到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预期。

中国翻译认知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康志峰教授分别介绍了翻译认知研究的国际大背景、李德凤教授所带团队的项目情况、复旦大学的学习交流经验和挑战性问题,肯定了“基于眼动和翻译过程数据库的译者认知努力研究”的选题和创新点。他特别强调被试范围的选择问题和机器翻译带来的挑战,给研究如何充分考虑挑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从细处着手,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指引。

澳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丽青是澳门政府的首席同传,她一一列举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说明认知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李教授指出,眼动研究结合译者、产品和过程时,所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比如博士与研究生的层次差异,口译员与笔译员的个体差异,导致被试者需要进行科学分类。李教授同时强调任务关注影响当下研究与前人研究对照,有助于构建可信度更高的笔译认知模型。

杨永和教授在发言中说道:“基于眼动和翻译过程数据库的译者认知努力研究”是本校国家社科课题,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翻译领域研究,促进交流合作,并寄语祝愿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好。最后,联盟理事长李德凤教授做总结发言。本次研讨会获得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的支持,对夯实我院翻译认知研究特色建设,拓宽我院教师的学术视野,培养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启发与促进作用。

 

 

(审核:肖江淑 杨永和 罗胜杰)

关闭